当前位置:学习大全 > 报告文档 > 事迹材料 > 内容页

优秀教师事迹简介(推荐8篇)

2023-07-25 07:48:01 蓝哲羽

  优秀教师事迹简介 篇1

  1)爱国之道

  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树立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爱生之道

  关心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作为教师对待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落后的原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偏颇,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乐于班主任的工作,把大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爱护,精心指导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常用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和体会引导学生,班上学生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出现困难或疑虑,他都会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信息,并且想方设法去帮助排解。

  3)奉献之道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敬岗敬业,乐于奉献。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教学工作热情饱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特别是在任矿物加工工程教研室主任期间,很好地配合系领导的工作,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具有奉献精神。无论是自己工作分内的还是分外的,都积极参与,乐于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经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及时认真完成工作任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深深感动和激励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在学生的心中她是一位好老师,在教师的心中她是一位好同事。

  作为教研室主任,他总是围绕教研室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本着为全室教师服务的观念,积极做好与系工作的各项配合,做到教研室工作主动性和超前性。认真组织全室教师开展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安排本教研室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指导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例如矿物加工教研室今年刚引进得青年教师石贵明博士,为了促进他能尽快站稳讲台,匡敬忠同志主动担任他的指导教师,对他进行传、帮、带,使他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能带领全室教师进行课程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带头实施教师工作规范,认真履行所任业务职称的职责,注意听取本室人员的意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使全室教师每年都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2023年经过他和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矿物加工工程学科被评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这是江西理工大学唯一的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2023年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还被评为江西省特色专业,2023年申报了国家级的特色专业。2023年矿物加工工程实验室还获得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二、授业

  1)知识之业

  重视教学工作,认真备课、授课;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内容完整;创新教学方法,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人一直承担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学院规定教学工作量。先后讲授过的本科生课程有《无机材料工艺学》、《新材料技术》、《化工原理》、《专业发展预测》、《玻璃工艺学》、《物相分析》、《无机材料测试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等;先后指导本科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研究生课程有《选矿测试技术》、《超细粉体技术》、《应用矿物学》、《陶瓷导论》和《纳米材料》等。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做到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工作态度端正。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常受到学校督导组的表扬。通过多年的教学努力和创新,2023年主讲的《化工原理》课程被评为江西省优质课程。

  2) 方法之业

  课堂教学,传授课程知识、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快和更好的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传授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本人还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提高。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她都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且注重授课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治学作风,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本人还非常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繁琐的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不忘参与教学改革,2023年《从多方位加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教学改革课题,该项目研究成果于2023年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加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实验室建设研究》被江西理工大学批准为教学改革课题。2023年《选矿厂设计》被江西理工大学列为重点建设课程。

  3) 技能之业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除了课堂教学,他先后有10多次下矿山、企业指导本科生的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他实践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实习效果好。他每指导一次实习,嗓音几乎总会嘶哑一次但从无怨言。他对教学的认真态度和实习效果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感动,也受到了厂矿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认可和赞许。

  对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他每次从选题、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直到定稿的完成,都做到仔细过问,悉心指导,让学生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使论文写作得以顺利完成。

  4) 创新之业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创新研究,提供指导、帮助。作为指导教师先后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1999年指导的“钨尾矿微晶玻璃”科研作品制作获江西赛区三等奖;2023年指导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装饰板的研究” 获江西赛区三等奖;2023年指导的“机械法制备亚微米石英粉体”获江西赛区二等奖。通过指导挑战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减轻学生的专业思想包袱。

  5) 发展之业

  注重发现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或生涯设计,为学生争取发展的机会。针对考研学生的意愿,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助学生联系报考院校,并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通过学生和自己的努力,先后有10余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如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的硕士研究生。

  优秀教师事迹简介 篇2

  在杨元松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他注重培养有梦想的孩子,经常带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的励志故事,把梦想植入山村孩子心田。他还鼓励边远乡村孩子大胆追梦,并为他们创造实现梦想机会。在教学中他发现孩子们不善交流,就鼓励孩子们用写日记的方式打开心扉,并引导孩子们爱上写作。看到山村出现的辍学打工潮,孩子宁愿为打工荒废学业,杨元松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学生日记出版成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为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就感。26个留守孩子、220篇孩子的日记、12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21幅象征孩子梦想的画,《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经出版,就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第一笔稿费。高兴的杨元松挨家上门给孩子送稿费,他要让这些乡村长大的孩子知道,人的未来不只打工一条路。

  优秀教师事迹简介 篇3

  2023年来,为了14名肢残、智障、困难家庭孩子有学上,仲威平老师放弃调转机会,留在偏僻乡村教学。她相信教育平等,“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残障、智障、家庭困难孩子都能上学。2023年坚守,当地人评价她有“五多一少”——“走路最多,讲话最多,课时最多,教材最多,备课最多,学生最少”。从家到学校,每天来回20公里山路,她骑坏了8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正因为她当年这个抉择,曾不被人接受的14个孩子,5个考上名牌大学、1个成为汽车制造工程师、一个成为学校所在村村长,其中小儿麻痹症的孩子目前研究生在读;也正因为她2023年的辛苦付出,她的课堂让118名孩子成才,20多名考上大学、大专。

  优秀教师事迹简介 篇4

  从1976年高中毕业担任民办教师开始,潘立华开始在吴家山教学点任教,一个人一干就是37年。他手把手地教着山里的孩子,帮他们圆“看看大山之外”的梦想。吴家山教学点地处歙县北部高山地区,交通闭塞。为了方便山里低龄孩子就学,教育部门只得就地设置教学点。在教学点,潘立华是老师,负责所有不同年龄孩子的教学;潘立华是校长,负责教学点的所有事务;潘立华是保育员,每天要给孩子们热好各自带的饭菜,农忙季节或者天气不好时,他还要把孩子们送回家;潘立华还是安全员,坚持每日10分钟安全教育,下课学生活动的场地有安全隐患,他总站在高坝前以防学生发生意外。

  优秀教师事迹简介 篇5

  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

  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

  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

  在海拔1800多米的湖北恩施鹤峰县中营乡,有所高原小学。三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 来到这里。犹如一朵雪莲花,她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为落后的高原小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

  2023年8月的一天,鹤峰县已经很冷, 穿过蜿蜒的山路,来到小学报到。

  “哇,是个女老师,好漂亮啊!”孩子们挤在她的办公室门口,探着头,用惊奇和欣喜的眼神望着这位新来的老师。

  “我是学校唯一的女教师,也是和学生年龄悬殊最小的老师,孩子们都很欢迎我。” 告诉记者,在她来之前,学校只有7名男老师,平均年龄54岁。

  除了是高原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之外, 还为学校带来了其他“第一”:孩子们第一次开口说普通话、第一次上了英语课、第一次站上了舞台、第一次吃上了免费午餐、学校举办了第一个“六一联欢会”、有了第一个澡堂…… 到来,给高原小学带来了新气象。

  在学校, 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带一个年级的语文、四个年级的英语和全校的音乐课,还兼任了少先队辅导员和女生寝室管理员。

  “ 邓 老师上的课我们都很喜欢!”孩子们争着讲他们在课堂上的“英雄事迹”。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课上, 组织演讲比赛、故事会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课下,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昔日性格孤僻的山里娃,如今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大方地表演。乡亲们说,是 邓 老师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在了娃儿们的心里,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和未来。

  只想做一名“纯粹”的老师

  到来,为寂寞的鹤峰高原带来了活力。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来到高原小学之前, 在武汉有一份月收入4000元左右的工作,令不少人艳羡不已。然而,一心想做一名“纯粹”老师的 ,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回乡支教,并且主动申请来到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中营乡高原小学。

  “我也动摇过。” 坦承,初到时,面对艰苦环境和难熬的孤独,她有过后悔。然而,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渴望的眼睛, 最终坚定地留了下来,并用更多的爱温暖着孩子们。

  在 学生中,有一对聋哑兄弟,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从小被寄放在学校。没有学过特殊教育的 ,让兄弟俩捏住她的嗓子感受震动,用夸张的口型、自创的手语、纸条跟他们交流。在悉心培养下,聋哑兄弟的成绩从20多分提高到70多分、80多分。

  还特别设计了“我和你们在一起”的手语。当聋哑兄弟哭着想妈妈的时候,当他们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他们缺乏信心的时候, 都伸出双手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

  在严寒的冬天, 第一个起床,到教室升火炉,挨个叫孩子们起床。她亲手给学生洗澡,“希望把她们洗得水灵灵的”。在 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高原上的花朵,只要用心呵护,他们就能开放生命的娇艳。

  “放心,老师不会走”

  2023年5月, 考入正式教师编制,可提前结束资教生身份,分配到中心学校。但孩子们的眼泪和被需要的幸福感,让 又回到了高原小学。

  “你们放心学习,老师不会走。” 对每个孩子都这样说。今年30岁的 还没有男朋友。追她的不在少数,但都被她拒绝了。 说,首先要支持她的工作,否则不予考虑。“也有人说支持我,但能一辈子吗?” 没有信心。谈到资教期满后的去留问题, 很坚定:“上面派人下来接班,我才能走,如果没人来,我就不能走。”

  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但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多伟大。她说,她只是想找份有幸福感的工作,山里孩子需要她,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

  当她生病躺在宿舍,聋哑兄弟向她做出“我们和你在一起”的手势时, 是幸福的;当曾经自闭的两位女孩儿为她自编、自唱、自跳《 邓 老师活泼之歌》,作为献给她的生日礼物时, 是幸福的。

  优秀教师事迹简介 篇6

  刘坤贤是一位28年如一日,义无返顾、扎根山村的土家族老师。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筹集书本费,他假期外出打工却遭遇事故高位截肢;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养伤期间他让妻子自修大专课程,为学生代课;为了让孩子们的回家路更安全,他卖掉家养猪,为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修了两座桥;为了解决学生们吃水难的问题,他拄拐上山找水源,自己出钱铺设水管,接水进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他用转为公办教师后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电视机。为了让孩子们的教育不中断,即使突发脑溢血,他也拒绝领导照顾他去条件更好的中心校的安排,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山村小学没有老师。由于身体不好,领导还提出过并校,可是“固执”的刘坤贤考虑到有19个孩子会因此要步行四小时上学,就拒绝了,他说“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优秀教师事迹简介 篇7

  没有路,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 ,20年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让这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教师后继有人。

  主要事迹

  1.扇子林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位于金鼎山密林深处,涵盖3个村民组40余户人家,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学生们到学校的两条路都有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 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附近的孩子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方。

  2. 校长的家住在山下的金庄村。为了节省来往学校的时间,2023年前他和妻子卖了两头猪和一些粮食,花一千多元自费买了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到现在已经换了两匹,现在用的这匹马名叫“白龙”。山里孩子上学路远,路又难走,碰上雨天徐校长便骑着马到学生家里接他们上学,学校用的教科书、教具、生活用品全靠他的这匹马驮上山。至今那匹和他岁数差不多的老白马还陪在身边。一次,他从马上摔下来,被摔得头昏目眩,顿时失去了知觉,幸好有群众上山干农活发现了他,将他扶回家,经医生诊断为胸肋骨折。家人心疼地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3.这间只有4个年级的学校被称为“马背学校”。2023年凝冻后的大年30,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徐老师最迫切需要什么,徐老师只说了一个字:路。路基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一个叫陈仁贤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这位40冒头的村民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因为外出创业而有了积蓄。陈仁贤说徐老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我们”。 与“马背学校”遥遥相对的是一家新建的养猪场。这也是陈仁贤刚刚投资兴建的招了近10村民务工。其实只有陈仁贤知道,因为路远他的这个养猪场是亏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资”为什么明知道亏的风险很大却还是要在这里建?陈仁贤这样回答:“我没有徐老师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化开化这里的经济观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家乡做点有用的事。

  4. 这位从1992年开始就在这里代课的教师整整20年,也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在外面打工一定比现在800多元的工资高很多,而且现在也转不了正。但是 说自己不会走,因为他亲身经历知道孩子们是多么需要这间学校和负责的老师。而就在一年前,该校毕业学生、徐老师的女儿徐泽燕刚从大学毕业时也自愿来这里代课了一年。

  5.因为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又是山路,学校每天9时上课,中午不休息,下午4时放学,几名教师和学生一样每天只吃两顿饭。对于“马背学校”创始人——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 x老师来说,最为开心的事情不是获评全国劳模、被特邀参加建国60周年庆典现场观礼,而是刚刚修通了一条近10公里、连通教学点的水泥硬化公路。

  徐校长说:“这匹马通人性,成了我的好伙伴,每天下山我都会带它到河边给它洗澡”。

  “校长室”就设在教室里,徐校长正利用课间给孩子们批改作业。

  优秀教师事迹简介 篇8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小学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未有过完整的路。为了劝学,2023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在格桑德吉老师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2023年来,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儿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优秀教师事迹简介(推荐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学习大全网,一起成长!

[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事迹材料]图文精华
上一篇:
下一篇: